2015年4月21日,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2015年全市妇幼健康工作会议,总结2014年妇幼健康工作,部署2015年重点任务。国家卫生计生委妇幼司司长秦耕、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方来英、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耿玉田、北京市妇儿工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周静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
2014年是母婴保健法颁布实施20周年,也是卫生、计生融合发展、生育政策调整的关键一年。市卫生计生委带领全市妇幼健康战线同志们,扎实开展“妇幼健康服务年”系列活动,积极应对生育政策高峰,保障单独二孩政策顺利实施,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推进妇女儿童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促进妇女儿童保健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推动机构整合,筑牢妇幼保健网络,妇幼健康服务工作得到长足发展,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稳步提高。2014年全市户籍人口孕产妇死亡率从2013年9.45/10万控制到7.19/10万,降幅达24%。剖宫产率由2013年的46.4%控制到41.92%,降幅达10%。婴儿死亡率为2.3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2.89‰,继续保持在全国较好水平。
2015年全市妇幼健康工作将紧紧围绕卫生计生中心任务,以改革理念和法治思维,以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和人口素质为中心,着力加强体系建设、有效利用优质资源、积极拓展服务内容、贯彻落实“两纲”任务,确保规划目标实现。
一是整合卫生计生资源,完善妇幼健康体系。指导区县积极稳妥推进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整合。依据国家要求,以大保健为中心推进市区两级妇幼保健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启动基层卫生机构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建设,强化妇幼保健网底,稳定基层妇幼保健队伍。全面落实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目标,科学编制“十三五”时期妇女、儿童发展规划。
二是应对政策生育高峰,健全母婴安全网络。创新工作模式,建立北京市危重孕产妇抢救绩效考核制度, 畅通危重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落实孕妇分级建档实施细则,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严格孕产妇死亡通报、约谈机制及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孕产妇生命安全。依托市级儿童专科医院,搭建与综合医院儿科能力共享平台。开展儿童死亡评审,提出防控策略。
三是强化出生缺陷防治,提高出生人口素质。2015年将优化婚前保健和孕前保健服务流程,推进项目、机构、信息管理机制整合。加大婚检、婚登一站式便民服务模式试点,进一步提高婚检率。推进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城镇居民。提高增补叶酸妇女覆盖面。深入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现建档孕妇免费筛查全市覆盖。推进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一体化管理模式。加强儿童听力、先心病等筛查、监测、防治网络建设。建立听力筛查异常儿童定向转诊制度。
四是完善相关制度规范,加强依法服务监管。针对新形势、新情况,完善产前诊断、助产、儿童听力筛查、母乳喂养、病残儿医学鉴定、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方面制度规范。加大妇幼健康服务监督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五是拓展妇幼保健内涵,提升服务能力水平。促进农村长效节育已婚育龄群众健康体检与适龄妇女两癌筛查等项目衔接、整合。开展宫颈癌筛查HPV检测试点,完善妇女盆底功能障碍防治网络,探索孕产期抑郁早期干预模式。深入开展爱婴服务,加强全市爱婴社区建设。推进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服务,打造北京市及国家示范基地。
六是提高综合管理能力,强化计划生育工作。关爱青少年生殖健康,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非意愿妊娠和重复人工流产的发生,推进避孕方法知情选择,探索计划生育技术综合服务模式。推进药具服务方式创新,提高流动人口药具服务可及率,逐步实现药具发放全覆盖的目标。
七是加强信息系统建设,重视健康宣传教育。大力推进北京市妇幼卫生二期信息系统应用,加强妇幼卫生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规范全市助产机构孕妇学校,开展示范孕妇学校创建工作。加强孕期营养干预,科学控制剖宫产率。
会上,为2014年全市妇幼健康技能竞赛个人决赛4个专业组前三名获奖选手颁发了北京市职工高级职业技术能手证书。西城区卫生局、密云县卫生计生委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作了经验交流。各区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主管妇幼健康工作负责同志、科长,妇幼保健院院长、生殖健康服务中心主任、社管中心主任,北京市高危孕产妇转诊会诊指定医院、听力障碍诊断医院、先天性心脏病诊断医院、髋关节脱位诊断医院、首儿所附属儿童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八一儿童医院、其他三级助产机构主管院长,北京市职工高级职业技术能手代表及市财政、民政、教育、总工会、妇联、残联等相关部门代表,市卫生计生委、市医管局、市中医局相关处室负责同志,媒体记者共约20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