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紧急救援的第一个昼夜

时间:2015-08-16  来源:  作者:

  8月12日晚爆炸事故发生时,当地一位出租车司机正开车行驶在靠近事发地的居民区附近,“爆炸发生以后大街上很快就站满了人,很多人身上都受伤流血了,应该是被玻璃划伤的;到了后半夜,前线退下来的消防战士就靠着路边的树睡觉。”这位司机说,天津正在经历最悲伤的一天。

  医生都在加班做手术

  8月13日中午记者赶到天津市泰达医院时,该院门诊大厅人员稀少,挂号窗口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医院目前只有儿科可以挂号,其他科室的医生都去支援急诊科了。

  在该院急诊科大厅的挂号台前,很多人正围在一起焦急地核对医院收治伤员的名单,自发赶来的志愿者正在分发食物和饮用水。根据名单上的数字,截至13日11时39分,该院已登记信息的伤员有83人。

  “我父亲就在重症监护室,我已经在这守了一夜了。”记者在天津市泰达医院7层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外遇到了伤员家属小李。他的父亲是半挂式货车司机,在天津市保税区工作,由于经常加班所以有时晚上不回家。事故发生时,同样在保税区工作的小李看到工厂附近烟火四起,父亲电话无人接听,才知道父亲出事了。他展示的住院报告单上写着,诊断结果为颅骨骨折。

  记者了解到,天津市泰达医院和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是距爆炸地点最近的三级综合性医院,两家医院的救治高峰出现在事故发生后半个小时到两个半小时内,伤员多为爆炸引发的皮外伤、烧伤、吸入性损伤和骨折。目前,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23张床位已全部开放,收治能力达到饱和。

  天津市泰达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郭再玉一直守在重症监护室。“科里13名医生,第一时间全部赶到医院,现在已经10多个小时没有合眼了。”

  北京复兴医院院长席修明是此次国家队专家救治组组长,他与首批另外6位专家一起,在8月13日7时前就赶到了天津市。席修明告诉记者,第一阶段救治的主要任务是对伤员伤情进行摸排评估。“爆炸伤的伤情多种多样,摸清情况后就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救治,比如复杂颅脑损伤的伤员可以调集更高水平专家做手术,随时有生命危险的重伤员可以集中管理,转往治疗经验丰富的医院及科室介入治疗。重伤员集中救治才能降低死亡率,这是多年灾害性事件救援的经验。”席修明说。

  8月13日上午,专家组对滨海新区的住院伤员进行摸底调查。席修明表示,伤员主要以冲击波造成摔伤引起的骨伤为主,其次是脑外伤,尽管颅脑外伤与骨科相比病人数量少,但是病情危重、致死率高。天津市重症医学发展相对成熟,具备救治经验,专家组主要针对危重病人提出会诊意见,与当地医生共同决定手术方案,“现在医生正在加班加点做手术”。

  专家组成员、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医师朱仕文介绍,在泰达医院、第五中心医院,骨科伤员比较多。事故发生后12小时之内以解决开放性损伤为主,骨折导致的休克病人的救治应放在首要位置,但骨科伤员的潜在风险是可能伴发内脏损伤,后续还应注意并发症,比如静脉栓塞等问题可能增加死亡风险。

  记者还电话联系了正在天津参与救治的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医师赵欣。赵欣提示,烧伤患者可用清洁的毛巾和床单等对创面进行简单包扎,以防再次污染,不要在烧伤创面涂抹不明剂量的抗生素、消毒剂等,避免引起过量吸收导致中毒。

  急救车昼夜紧急转运伤员

  爆炸事故发生当晚23时34分,天津市急救中心接到第一个事故求救电话,12分钟后,第一辆救护车赶到现场。

  记者了解到,该急救中心紧急调派了塘沽全部的7部急救车,并从市内各区陆续调派了26部救护车增援。由于塘沽内各医院很快饱和,急救人员一直在向市内医院分流伤者。截至记者发稿时,天津市急救中心派出急救车辆100多车次,昼夜转运伤员198人次。

  天津市急救中心主任李尚伦、急救科副主任李开涛在当晚赶到事故现场,负责现场急救工作的指挥调度。“当时现场火光冲天,气味难闻,仍然能听到噼里啪啦的爆炸声,沿途有不少伤员坐在马路边等待救援。”李开涛介绍。

  事故发生后,天津市急救中心很快启动突发公卫事件紧急预案,“根据工作需要紧急加派人员和车辆,大约在夜里12点调集了充足的急救力量,很多备班的医生护士连夜从家中赶赴工作岗位。”李尚伦介绍,事故现场伤员转运工作一直持续到8月13日9时左右,此后一直有急救车在现场待命。

  8月13日14时,已经连续工作20多个小时的李开涛,与同事一起将3名爆炸伤重症患者从天津市泰达医院,分别转运至天津市人民医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和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李开涛告诉记者,天津市滨海新区几家医院的收治能力已经基本饱和,不能满足部分重症患者的治疗需求,按照事故救援指挥部的要求,现在重症伤员正在陆续往市区几家三甲医院集中,“现场救援目前已经基本结束,这一阶段最大的任务就是重症伤员在医院间的快速转运”。

  有消息称,事故现场可能存在有毒气体泄露。李尚伦表示,天津市急救中心也特别提醒医务人员做好自身防护;在现场救援阶段,该中心没有医务人员出现意外情况。

  市民冒酷暑排队献血

  “来献血的市民非常多,有好几百人,很多人冒着酷暑在血液中心大厅外排队等候。”8月13日,天津市血液中心主任杨文玲告诉记者,爆炸发生后,天津市民献血热情高涨。“有的市民凌晨两点半就来到血液中心等待献血。目前,在原有13个献血点的基础上增加了位于武清区杨村镇中信广场的献血车。”

  记者了解到,截至13日15时,已有100多人献出成分血,150多人献出全血,有近500人到天津市血液中心表达献血愿望。杨文玲说,由于全血的保存时间为35天,血小板的保存时间仅为5天,建议市民分批次献血。另外,目前烧伤患者急需血小板,而捐献血小板对献血者要求更高,“血管要明显、血小板计数要高,并且要做血常规检查,因此献血小板一般要40分钟,比献全血时间长”。杨文玲呼吁更多市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捐献血小板。

  此前在微信等社交媒体上疯传的一条题为“为生命让路”的消息称,北京市血液中心将组成送血车队驰援天津,并附有详细路线,呼吁社会各界为车队让路。对此,北京市血液中心宣传科负责人表示,北京市血液中心尚未接到天津方面有关血液援助的请求,但他同时表示“在京津冀联动机制下,如果有需求,北京市血液中心时刻做好援助准备”。(来源:健康报,2015年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