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健康促进与教育示范基地标准

时间:2017-06-13  来源:  作者:

编者按:  在全国各地健康教育机构积极配合下,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经过5年多的努力,在全国不同领域创建了20个“全国健康促进与教育示范基地”,为各地提供了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的工作经验,引起了积极反响。  应各地健康教育机构和希望成为“全国健康促进与教育示范基地”单位的要求,现将全国健康促进与教育示范基地标准、健康促进示范基地评价表、“全国健康促进与教育示范基地”评估报告刊载如下,供各地学习和借鉴。

全国健康促进与教育示范基地标准(2015年9月修订版)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

一、示范基地建设 1. 适用范围 1.1 本标准适用于由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命名的“全国健康促进与教育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示范基地”)。 1.2 本标准适用于镇(区)级以上单位、健康促进与教育场馆(厅)等不拘形式和内容的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模式。 2. 基本条件 2.1 主管领导重视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公开承诺开展健康促进示范基地建设,将“示范基地”建设纳入本地(机构)工作的重要议程,倡导全体职工积极参与,制定有“示范基地”工作规划和计划,有良好的运转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管理模式。 2.2 本地(机构)的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有显著的成就,有同行公认的创新点,能发挥健康促进和教育领军及辐射的作用,在省内或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2.3当地曾获得“国家卫生城市”称号,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基础扎实;本地(机构)曾获省级相关健康促进工作表彰等。 2.4 社会各界及广大民众得益于“示范基地”的健康促进与教育实践,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3. 工作实践 3.1 成立本地(机构)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健康促进示范基地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按需召开工作例会,讨论本地(机构)在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方面遇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具体应对措施。 3.2 主管部门能关心本健康促进与教育示范基地的建设,给予切实有效的支持。 3.3 加强多方协调,倡导健康的公共政策,参与“示范基地”建设。 3.4 有专人负责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有相关的工作计划和总结,“示范基地”工作有详细的过程记录,档案资料齐全。 3.5 “示范基地”符合无烟单位建设标准,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禁止吸烟,主要建筑物入口处、会议室、楼梯、电梯、卫生间等区域有明显的无烟标识,室内不摆放烟具,杜绝职工在室内吸烟,“示范基地”内无烟草广告。 3.6 制定促进本地(机构)职工健康的规章制度和相关措施,营造自身的健康环境,提高自身的健康素质。 3.7 “示范基地”环境优美、清洁卫生,饮用水和食堂符合卫生标准;垃圾及废弃物处理符合国家标准;洗手设施完善,卫生间干净无异味。 3.8 开展以场所为基础的经常性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积极联络社区、学校、机关和企业参加本地(机构)的健康促进活动,扩大受益人群的覆盖面。 3.9 利用本基地在行业内的领先技术、方法、理念,引领社会开展健康传播。通过发放健康教育传播资料、播放健康视频、健康讲座、健康咨询、个体化健康指导、运用声光电多媒体手段展示健康相关内容等形式,提高健康教育服务质量和可及性。 3.10 结合卫生主题日,联络多部门,深入城乡开展健康促进主题活动,提高群众参与程度。 3.11 基地建设和当地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工作紧密结合,不断开拓创新,有一套长效管理的方法。二、申报程序及命名 4.1 健康促进与教育示范基地采取自愿申报方式。 4.2 填写申报审批表和自评表,自评分数不低于80分,经省级协会审批盖章上报。 4.3 由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组织考察,命名并颁发健康促进与教育示范基地证书,准予挂牌。 4.4 健康促进与教育示范基地命名后,定期向省级协会和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上报工作情况,加强工作信息交流。三、其它  本标准解释由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负责。

健康促进示范基地评价表(一)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分值

指标内容

评价方法

自评分

一、基本条件(30分)

1.1

承诺倡导

6

1.主管领导重视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本地(机构)书面承诺建设“健康促进示范基地”;将“示范基地”建设纳入本地(机构)工作的重要议程。(2分)

2.召开职工大会,公开倡议全体职工积极参与“示范基地”的建设。(2分)

3.制定“示范基地”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2分)

书面承诺

会议照片和记录

发展规划

工作计划

1.2

树立典型

20

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有显著的成就,拥有健康促进与教育方面的典型案例,有该方面的创新点,在国内或省内处于领先地位。(20分)

案例展示

设备展示

数据支撑

1.3

工作基础

4

1.当地政府获得“国家卫生城市”称号。(2分)

2.获得至少一次省级相关健康促进工作表彰。(2分)

“国家卫生城市”

表彰证明

健康促进示范基地评价表(二)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分值

指标内容

评价方法

自评分

二、工作实践(60分)

2.1

组织管理

6

1.成立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示范基地”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3分)

2.按需召开工作例会,讨论本地(机构)在健康促进工作方面遇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具体应对措施。(3分)

查阅档案:领导小组

会议照片和记录

2.2

组织协调

6

1.主管部门关心本示范基地的建设,给与切实有效的支持。(3分)

2.加强多方协调,有切实可行的协调机制,倡导健康的公共政策,参与“示范基地”建设。(3分)

查阅档案:主管部门文件、行动协调方案、其它支撑材料

2.3

专人负责

6

1.专人负责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每年接受至少一次专业培训。(3分)

2.“示范基地”工作有详细记录,有相关的工作计划和总结,相关档案资料齐全。(3分)

查阅档案:培训记录、工作计划和总结、工作记录(照片)等

2.4

无烟环境

6

1.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禁止吸烟。(2分)

2.主要建筑物入口处、会议室、楼梯、电梯、卫生间等区域有明显的无烟标识。(2分)

3.室内无烟具,机构内无烟草广告。(2分)

现场查看

健康促进示范基地评价表(三)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分值

指标内容

评价方法

自评分

二、工作实践(60分)

2.5

规章制度

4

1.制定有“示范基地”工作制度。(2分)

2.制定有促进职工健康的多项规章制度和相关措施。(2分)

查阅档案和现场查看

2.6

卫生环境

8

1.环境整洁舒适,垃圾日产日清。(4分)

2.饮用水和食堂符合卫生标准。(2分)

3.厕所清洁卫生,数量满足需要,洗手设施完善。(2分)

现场查看

2.7

主题活动

24

1.积极联络社区、学校、机关和企业参加本地(机构)的健康促进活动,每年不少于6次。(6分)

2.运用健康教育资料、播放健康视频、健康讲座、健康咨询、个体化指导、以及声光电多媒体手段向公众展示健康相关内容。(12分)

3.结合卫生主题日,联络多部门,深入城乡开展健康促进主题活动,每年不少于6次。(6分)

查阅档案:活动照片及记录,传播材料样本

三、社会效益(10分)

3.1

健康素养

10

受众人群健康素养水平得到提高(10分)

查阅本地健康素养监测资料

合计

“全国健康促进与教育示范基地”评估报告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江苏省健康教育协会

1 背 景在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的主持下,全国的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积极配合,5年多来,在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的不同领域培育了许多示范性的先进典型,经过专家评审后由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正式命名为“全国健康促进与教育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其单位数量至今有20个(其中江苏最多有6个);这些部门和单位在各地健康知识普及、人群健康素养水平提升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了更好总结该项工作的经验,评估各地创建成效,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委托江苏省健康教育协会开展了“基地”的效果评估工作。2 对象与方法2.1调查对象已经创建成功一年以上的“基地”,共17个,从机构性质上可分成4类,分别是:2.1.1 政府类: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爱卫办、浙江省余姚市泗门镇政府,构成比11.8%;2.1.2 公共卫生机构类:江苏省扬州市心理卫生协会、武警部队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湖北省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健康教育所、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高血压健康教育(上海)中心、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健康教育协会、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卫生局,构成比41.2%;2.2.3 医疗机构类:江苏省血液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山东省青岛市口腔医院、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构成比29.4%;2.2.4 场馆媒体类:江苏省张家港市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江苏省吴江区健康教育园、江苏电视台万家灯火栏目,构成比17.6%。2.2 调查内容以德尔菲法确定调查内容, 初步形成调查卷,进行多轮预实验,确定调查卷。调查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能力建设、基地管理4方面内容。2.3 调查方法各“基地”指派熟悉全面情况的专人填写,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派专家对调查卷进行核实,并查阅相应的佐证材料。2.4 数据处理用EXCEL2007两次录入数据并核对,用SPSS17.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2.5 质量控制2.5.1组织专家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统一调查方法,并进行指标解释,保证调查的一致性。2.5.2调查完成后,对复核问卷是否存在漏项、书写错误、逻辑错误等,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实行调查员负责制。2.5.3核对佐证材料2.5.4所有的数据均通过双机录入,并核查纠正,做到校正后,零错误率。

3 主要结果3.1基本情况本次参加调查的17家“基地”所在辖区总人口6603万人口,每个“基地”辖区平均人口388万。3.1.1工作硬件17个“基地”建设费用、办公用房及办公设备情况如下:“基地”建设总费用达到5.6亿元,每个“基地”平均达3296万元。医疗机构类最高,均数达8327万元;公共卫生机构类均数最低,仅有173.7万元。“基地”办公用房达到103625.6平方米,每个“基地”平均达6095.6平方米;医疗机构类最高,均数达20618.4平方米;政府类最低,仅有210平方米。两家场馆类“基地”传播用房1120平方米。17个“基地”拥有照相机83台,医疗机构类“基地”均数最高,达到9台;政府类“基地”均数最低,仅为1台。17个“基地”拥有摄像机27台,场馆媒体类“基地”均数最高,达到2.3台;医疗机构类“基地”均数最低,仅为0.8台。17个“基地”拥有投影仪99台,医疗机构类“基地”均数最高,达到11.8台;公共卫生机构类“基地”均数最低,仅为2台。17个“基地”拥有专业设计电脑87台,场馆媒体类“基地”均数最高,达到18.3台;政府类“基地”均数最低,仅为1台。17个“基地”拥有非线性编辑机(“非编”)45台,公共卫生机构类“基地”均数最高,达到4.2台;政府类“基地”均数最低,为0台。3.1.2人力资源17个“基地”工作人员总数为2178人,均数128.1人,其中:政府类“基地”均数为63人,公共卫生机构类“基地”均数为79.7人,医疗机构类“基地”均数为287.2人,场馆媒体类“基地”均数为19.3人;83.7%的工作人员为专职人员,政府类“基地”专职人员构成比仅为36.5%。从工作人员的学历构成上看,69.2%为本科/专科,硕士及以上人员构成比为11.6%。医疗机构类“基地”中学/中专/职高的学历构成比为24.8%,公共卫生机构类“基地”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构成比最高,为14.6%。从职称构成比上看,初级及以下职称构成比为69.9%,高级职称构成比为13.1%。公共卫生机构类“基地”高级职称比例最高,为24.7%,政府类“基地”高级职称比例最低,为4.8%。

3.2 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3.2.1媒体传播一年多来,各“基地”与媒体和新媒体合作,开展健康信息传播情况如下:与电视台合作:17个“基地”合办栏目16个,播放信息871次。平均每个基地与电视台合办栏目0.9个,播放信息51.2次。与电台合作:17个“基地”共合办栏目15个,播放信息695次。平均每个基地与电视台合办栏目0.9个,播放信息40.9次。场馆媒体类“基地”与电视台、电台合办栏目最多、播放信息最多,公共卫生机构类“基地”与电视台和电台合作栏目最少、播放信息最少。与报刊合作:,17个“基地”合作办栏目18个,刊登信息数1550条;平均每个“基地”合办栏目1.8个,刊登信息91.2条。政府类“基地”合办栏目最少、刊登信息最少,场馆媒体类“基地”合办栏目最多、刊登信息最多。利用英特网进行传播:17个“基地”主办网站数17个,总点击数1560万次,发布信息5.4万条;平均每个“基地”主办网站1个,点击数91.8万次,发布信息3181.2条。场馆媒体类“基地”主办网站最多、点击数最高、发布信息最多,政府类“基地”主办网站最少、点击数最低、发布信息最少。利用手机短信传播:17个“基地”群发10.4万次,总计受众357.2万人次;平均每个“基地”群发短信6114次,受众21万人次。场馆媒体类“基地”群发次数最多,受众人次最多,政府类“基地”群发次数最少,受众人次最少。利用QQ群、微信群进行传播:17个“基地”发布信息22万条,总计覆盖人群4.1万人;平均每个“基地”发布信息1.3万条,覆盖人群2425人。医疗机构类“基地”发布信息最多,覆盖人群最多,政府类和场馆媒体类“基地”发布信息最少,覆盖人群最少。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传播,17个“基地”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发布信息20.2万条,总关注人数24.7万人;平均每个“基地”发布信息1.2万条,关注人数1.5万人。医疗机构类“基地”发布信息最多,关注人数最多,场馆媒体类“基地”发布信息最少,公共卫生机构类“基地”关注人数最少。利用LED显示屏传播健康信息:17个“基地”总共传播6838条;平均每个“基地”传播信息数为402.2条。场馆媒体类“基地”传播信息数最多,公共卫生机构类“基地”传播信息数最少。3.2.2传播材料一年多来,各“基地”制作发放的健康传播材料情况如下:传单/折页:17个“基地”共有335种,总计195.1万份;平均每个“基地”的传单/折页有19.7种,11.5万份。医疗机构类“基地”的传单/折页种类最多;公共卫生机构类“基地”的传单/折页数量最多;场馆媒体类的“基地”传单/折页种类最少,数量也最少。小册子/书籍:17个“基地”共有96种,总计75.4万份;平均每个“基地”的小册子/书籍有5.6种,4.4万份。公共卫生机构类“基地”的小册子/书籍种类最多,数量最多;场馆媒体类的“基地”的小册子/书籍种类最少,且数量最少。宣传画/海报:17个“基地”共有193种,总计18.6万份;平均每个“基地”的宣传画/书籍有11.4种,1.1万份。医疗机构类“基地”的宣传画/海报种类最多,政府类“基地”的宣传画/海报数量最多,场馆媒体类的“基地”的宣传画/海报种类和数量最少,为0。健康公益广告:17个“基地”共有11种;平均每个“基地”的公益广告有0.6种。公共卫生机构类“基地”的公益广告种类最多,政府类和场馆媒体类“基地”的公益广告种类最少,均为0。卫生科教片:17个“基地”总共有429部;平均每个“基地”的卫生科教片有25.2部。政府类“基地”的卫生科教片数量最多,场馆媒体类“基地”的卫生科教片数量最少。带健康信息的实物:17个“基地”共有57种,总计8万个;平均每个“基地”的实物有3.4种,0.5万个。政府类“基地”的实物种类最多,数量也最多,医疗机构类“基地”的实物种类最少,数量也最少。3.2.3健教服务和行为干预一年多来,各“基地”提供的健康教育服务和人群健康行为干预情况概况如下:发放健康教育印刷资料:17个“基地”共543种,总计237.5万份;平均每个“基地”的资料有31.9种,14万份。医疗机构类“基地”的资料种类最多;公共卫生机构类的“基地”的资料数量最多;政府类“基地”的资料种类最少;场馆媒体类“基地”的资料数量最少。播放音像资料:17个“基地”共481种,总计3.4万小时;平均每个“基地”的资料有28.3种,2012.9小时。政府类“基地”的音像资料种类最多;公共卫生机构类“基地”音像资料播放的时间最长;场馆媒体类“基地”的音像资料种类最少、播放时间最短。健康教育宣传栏:17个“基地”共2426个,总计更新2万次;平均每个“基地”的宣传栏有142.7个,更新1196.4次。公共卫生机构类“基地”的宣传栏个数最多,政府类“基地”的宣传栏更新次数最多,场馆媒体类“基地”的宣传栏个数最少、更新次数最少,为0。 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17个“基地”共开展1.7万次,受众137.6万人次;平均每个“基地”的活动有979.6次,受众8万人次。公共卫生机构类“基地”的活动次数最多、受众人次最多;场馆媒体类“基地”的活动次数最少;医疗机构类“基地”的活动受众人次最少。卫生日活动:17个“基地”共开展428次,有受众27万人次;平均每个“基地”有25.2次活动、受众1.6万人次。公共卫生机构类“基地”的活动次数最多、受众人次也最多;政府类“基地”的活动次数最少、受众人次最少。健康知识讲座:17个“基地”共举办2.2万次,受众221.4万人次;平均每个“基地”的讲座有1275.3次,受众13万人次。公共卫生机构类“基地”的讲座次数最多、受众人次最多;医疗机构类“基地”的讲座次数最少、受众人次也最少。人群行为干预活动:17个“基地”对不同目标人群共开展57种活动,健康干预了840.2万人;平均每个“基地”干预的目标人群有3.4种,49.4万人。3.2.4无烟单位和健康促进医院“基地”开展无烟单位和健康促进医院创建情况如下:14个“基地”被授予无烟单位称号(占76.5%),其中公共卫生机构类“基地”有6个,比例最高,为85.7%。2个医疗机构类“基地”被命名为健康促进医院(占40%)。3.2.5对外开放“基地”每周对外开放时间、健康传播覆盖人群情况如下:每周对外开放时间:17个“基地”共开放428小时;平均每个“基地”场馆每周对外开放的时间是25.2小时。场馆媒体类“基地”开放的时间最长,政府类“基地”开放的时间最短。创建以来,开展健康传播中,17个“基地”的覆盖人数共有7412.5万人,平均每个“基地”的覆盖人数为436万人。场馆媒体类“基地”的覆盖人数最多,政府类“基地”的覆盖数最少。一年多来,来17个“基地”参观考察的本领域同行总共507批次,共有8911人;平均每个“基地”来考察的同行有29.8批次、524.2人。来医疗机构类“基地”参观考察的同行批次最多,来场馆媒体类“基地”参观考察的同行人数最多,来公共卫生机构类“基地”参观考察的同行的批次最少、人数也最少。创建5年多来,来17个“基地”的参观考察的本领域同行总共1483批次,共有2.3万人;平均每个“基地”的来考察的同行有87.2批次、1348.3人。来场馆媒体类“基地”参观考察的同行批次最多、人数也最多;来政府类“基地”参观考察的同行的批次最少、人数也最少。3.3能力建设3.3.1进修培训创建5年多来,各“基地”工作人员进修培训情况如下:从进修人次来看,17个“基地”总计有244人次;平均每个“基地”进修14.4人次。医疗机构类“基地”进修人次最多;政府类“基地”进修人次最少、为0。从培训人次来看,17个“基地”总计有4414人次;平均每个“基地”有259.6人次接受培训。医疗机构类“基地”培训人次最多,政府类“基地”培训人次最少。从项目培训人次来看,17个“基地”总计有8731人次;平均每个“基地”有513.6人次接受项目培训。公共卫生机构类“基地”项目培训人次最多,政府类“基地”项目培训人次最少。3.3.2工作经费“基地”每年的健康教育工作经费情况如下:财政经费:17个“基地”总计为3031.8万;平均每个“基地”有财政经费为178.3万。公共卫生机构类“基地”财政经费最多,场馆媒体类“基地”财政经费最少。项目工作经费:17个“基地”总计为1030万;平均每个“基地”项目工作经费为60.6万。场馆媒体类“基地”项目工作经费最多,政府类“基地”项目工作经费最少、为0。社会团体、企业支持的经费:17个“基地”总计为315万;平均每个“基地”有社会团体、企业支持的经费18.5万。公共卫生机构类“基地”最多;医疗机构类和场馆媒体类“基地”最少、政府类“基地”为0。从总经费来看,17个“基地”总计为4376.8万;平均每个“基地”为257.4万。公共卫生机构类“基地”总经费最多,政府类“基地”总经费最少。3.3.3健教项目创建5年多来,各“基地”的健康教育(传播)项目情况如下:国际项目:17个“基地”为0个。国家级项目:17个“基地”共有17个;平均每个“基地”有项目1个。公共卫生机构类“基地”的项目最多,政府类和场馆媒体类“基地”的项目最少、均为0。省级项目:17个“基地”共17个;平均每个“基地”有项目1个。公共卫生机构类“基地”最多,政府类和场馆媒体类“基地”最少、均为0。地市级项目:17个“基地”共9个;平均每个“基地”有项目0.5个。医疗机构类“基地”最多,场馆媒体类“基地”最少、为0。3.3.4发表文章创建5年多来,各“基地”发表的科普文章情况如下:从国家级报刊/期刊来看,17个“基地”共发表科普文章98篇;平均每个“基地”发表科普文章5.8篇。医疗机构类“基地”发表科普文章最多,政府类和场馆媒体类“基地”发表科普文章最少、均为0。从省级报刊/期刊来看,17个“基地”共发表科普文章329篇;平均每个“基地”发表科普文章19.4篇。场馆媒体类“基地”发表科普文章最多,政府类“基地”发表科普文章最少、为0。从地市级报刊/期刊来看,17个“基地”共发表科普文章62篇;平均每个“基地”发表科普文章3.6篇。公共卫生机构类“基地”发表科普文章最多,政府类和场馆媒体类“基地”科普文章最少、均为0。从区(县、市)级报刊/期刊来看,17个“基地”共发表科普文章38篇;平均每个“基地”发表科普文章2.2篇。公共卫生机构类“基地”科普文章最多,政府类、医疗机构类和场馆媒体类“基地”科普文章最少、均为0。创建5年多来,各“基地”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如下:从SCI收录类报刊/期刊来看,17个“基地”学术论文共13篇;平均每个“基地”发表学术论文0.8篇。医疗机构类“基地”发表学术论文最多,政府类和场馆媒体类“基地”发表学术论文最少、均为0。从国家级报刊/期刊来看,17个“基地”共发表学术论文252篇;平均每个“基地”发表学术论文14.8篇。公共卫生机构类“基地”发表学术论文最多,政府类和场馆媒体类“基地”发表学术论文最少、均为0。从省级报刊/期刊来看,17个“基地”共发表学术论文共26篇;平均每个“基地”发表学术论文1.5篇。公共卫生机构类“基地”发表学术论文最多,政府类和场馆媒体类“基地”发表学术论文最少、均为0。从地市级报刊/期刊来看,17个“基地”共发表学术论文5篇;平均每个“基地”学术论文0.3篇。公共卫生机构类“基地”发表学术论文最多,政府类、医疗机构类和场馆媒体类“基地”发表学术论文最少、均为0。从区(县、市)级报刊/期刊来看,17个“基地”共发表学术论文共6篇;平均每个“基地”发表学术论文0.4篇。公共卫生机构类“基地”发表学术论文最多,政府类、医疗机构类和场馆媒体类“基地”发表学术论文最少、均为0。3.3.5出版书籍创建5年多来,各“基地”出版书籍情况如下:从出版书籍来看,17个“基地”总计为215册;平均每个“基地”出版书籍11.3册。公共卫生机构类“基地”出版书籍最多,政府类“基地”出版书籍最少,为0册。从主编来看,17个“基地”主编出版书籍总计为209册;平均每个“基地”主编11册。公共卫生机构类“基地”主编书籍最多,政府类“基地”主编书籍最少,为0册。3.4基地管理3.4.1领导小组14个“基地”成立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占82.4%)。从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担任情况来看,组长是“基地”正职的构成比为92.3%,组长是基地副职的构成比为7.7%,组长是中层干部的构成比为0%。从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非本领域成员参加人数来看,17个“基地”总计为133个;平均每个“基地”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非本领域成员参加人数为7.8个。政府类“基地”非本领域成员参加人数最多;场馆媒体类“基地”参加人数最少、为0。从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每年召开的会议次数来看,17个“基地”总计为47次;平均每个“基地”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每年召开的会议次数为2.8次。公共卫生机构类“基地”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每年召开的会议次数最多,医疗机构类“基地”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每年召开的会议次数最少。3.4.2计划总结88.2%的“基地”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本区域发展规划。100%的“基地”都有年度工作计划。93.8%的“基地”有年度工作明细分工,特别是公共卫生机构类“基地”占88.9%。100%的“基地”都有年度工作总结。3.4.3工作特色一年多来,17个“基地”开展健教工作督导评估总计为71次;平均每个“基地”评估4.2次。公共卫生机构类“基地”开展健教工作督导评估次数最多,场馆媒体类“基地”开展健教工作督导评估次数最少。创建5年多来,17个“基地”开展的特色工作总计为71项;平均每个“基地”的特色工作为4.2项。公共卫生机构类“基地”开展的特色工作项数最多。(见附1 “基地”的部分特色工作)创建5年多来,17个“基地”出台的有利于开展工作的新政策总计为49项;平均每个“基地”的新政策为2.9项。政府类“基地”出台的有利于开展工作的新政策最多。(见附2 有利于开展工作的部分新政策)3.4.4健康素养2014年有5个“基地”开展了健康素养水平监测,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北京市:27.4%、吴江区:23.1%、扬州市:15.6%、亭湖区:26.0%、余杭区:16.67%。这些数据均远远高于全国的健康素养水平9.48%。

4. 小结4.1医疗机构类“基地”建设费用最高,办公用房最大,照相机、投影仪等设备最多,工作人员最多。公共卫生机构类“基地”建设费用较低。4.2公共卫生类“基地”硕士及以上人员的比例最高,高级职称比例最高。4.3场馆媒体类“基地”与电视台、电台、报刊合办栏目最多、播放(刊登)信息最多。公共卫生类“基地”与电视台和电视台合作栏目最少、播放信息最少。4.4 场馆媒体类“基地”制作的健康传播材料最少。所有健康传播材料中公益广告的种类最少。4.5场馆媒体类“基地”的健康教育宣传栏和个体化健康教育为0;组织的健康行为干预活动最少。4.6医疗机构类和场馆媒体类“基地”要加强开展社区需求评估;公共卫生机构类“基地”被授予无烟单位称号的最多。4.7场馆媒体类“基地”的场馆每周对外开放时间最长;政府类“基地”的场馆每周对外开放的时间最短。4.8开展健康传播活动中,场馆媒体类“基地”的覆盖人群最多;政府类“基地”的覆盖人群最少。4.9场馆媒体类“基地”参观考察的本领域同行人数最多;来公共卫生机构类“基地”参观考察的同行人数最少。4.10医疗机构类“基地”的派出进修人次和参加培训班人次最多;公共卫生机构类“基地”的项目培训人次最多;政府类“基地”的所有培训人次最少。4.11公共卫生机构类“基地”的健康教育工作经费最高,政府类“基地”的健康教育工作经费较低。4.12创建5年多来,公共卫生机构类“基地”得到的国家级和省级项目最多,区县级项目较少,国际项目为0。总体来说,公共卫生机构类“基地”的健康教育项目最多,场馆媒体类“基地”为0。4.13创建5年多来,公共卫生机构类“基地”发表论文和科普文章最多,其次是医疗机构类“基地”,政府类“基地”发表的论文和科普文章为0。论文主要发表在国家级报刊/期刊上。 SCI收录类报刊/期刊的学术论文13篇,医疗机构类“基地”为主,其次是公共卫生机构类“基地”,其余为0 。4.14创建5年多来,公共卫生机构类“基地”主编出版书籍最多,政府类“基地”为0。4.15所有“基地”的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中,组长由单位正职担任的比例最高。场馆媒体类“基地”成立的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最少。4.16每个“基地”都有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度工作总结。4.17政府类“基地”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非本领域成员最多;场馆媒体类“基地”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非本领域成员为0。公共卫生机构类“基地”的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会议的次数最多;医疗机构类“基地”次数最少。4.18政府类“基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的次数最多;场馆媒体类“基地”次数最少。4.19创建5年多来,公共卫生机构类“基地”开展的特色工作最多,场馆媒体类“基地”最少。4.20创建5年多来,政府类“基地”出台的有利于开展工作的新政策最多;场馆媒体类“基地”新政策为0。4.21 2014年有5个“基地”开展了健康素养水平监测,其结果健康素养水平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成效显著。

5、主要结论5.1 “基地”在当地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领域做了大量的工作,效果是明显的,对当地的健康素养提高有突出贡献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完善的地方。5.2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提供的这一平台对政府的公共卫生工作有较大促进,受到许多省、市的欢迎,这包括政府、部门(卫生、教育、广电、体育等)、单位。

6、建议6.1强化建设:各“基地”要按照新标准,加强自身建设,做好“基地”的惯性运转,对当地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做贡献。6.2复查考核: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应按照新标准,对“基地”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复查。6.3加强整改:针对这次评估发现的问题,各“基地”要根据自身情况切实整改,将“基地”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推向更高水平。

感谢刘克玲、陶金以及17个“全国健康促进与教育示范基地”的支持和配合!

本项目参与人员:黄明豪、杨国平、徐学鹏、李小宁、江凡、陈连生 2016年3月1日

附1 “基地”的部分特色工作

北京市健康教育所:1、健康科普车下社区、下乡、进学校、进公园等为老百姓提供免费的体质监测、健康咨询、健康宣传等多维一体的综合服务;2、健康科普车参与重大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3、健康科普车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宣传工作;4、健康科普车参与慢性非传染病的防控工作;5、健康科普车协助各区县CDC举办各类健康促进活动;6、健康科普车参与每年科技周的科普宣传活动。

盐城市亭湖区:1、举办体湖区居民健康素养知识竞赛;2、举办了亭湖区“健康之星”选拔赛;3、举办亭湖区环湖健康步行活动;4、连续2年为全区中小学生发放假期健康教育实践手册;5、开展“我与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征文活动;6、举办学生“洗手日”示范活动;7、举办校园“拒吸第一支烟”签名活动;8、建成覆盖亭湖全区的出户5分钟健康示范载体圈;9、推广健康促进幼儿园。

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将现有6层办公大楼的大厅走廊过道等改造成较吸引人的健康教育展馆;2、把健康教育网络建设成:公共卫生健教基地、医疗机构健教基地、社区健教基地、媒体健教基地等。

宁波余姚市泗门镇:1、利用新媒体:如开设“泗门健康促进中心”微信公众号、开通“健康小提示”短信服务;2、编印“健康泗门”报、组建健康教育巡讲团、组织电信杯中小学生健康素养绘画比赛、举办健康烹饪比赛等;3、在健康主题公园内设立了“人口健康教育园”,有7个展区;4、全镇免费开放8所学校的体育设施,设有健身公园20个,健身路径54条,人均体育设施1.7平方米;全镇每年举办大型体育活动10次以上;5、全镇发展了183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每人每年服务达80小时以上。

杭州市余杭区:以“健康城市”理念引领营造健康促进浓厚氛围,以心理健康促进工作扩展健康促进重点范围,以改善生态环境遏制健康风险潜在根源,以发展健康产业拓展健康促进新途径,以试点健康镇、健康楼宇项目追求健康服务新的突破。

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1、太和宣讲团;2、《健康与生活》杂志(月刊);3、太和小星星急救表演队;4、太和武当养生网;5、太和微信平台等。

扬州市心理卫生协会:1、“爱心助考”心理援助系列活动;2、看守所民警心理培训、在押人员心理疏导;3、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4、婚姻家庭、亲子关系、妇女维权系列服务。

江苏省血液中心:1、和学校、报社的小记者社团合作,拓展健康教育范围;2、科普教育馆与新媒体接轨,在单位网站和微信平台上独辟一块栏目,可在网上预约参观;3、每年组织开展10多次面向全社会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

张家港市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1、健康教育课程;2、开展卫生日主题活动。

武警部队健康教育指导中心:1、开展“健康教育营区行”活动;2、开展军队健康教育人才培养;3、开展武警部队心理服务工作;4、参加国家及天津市的健康教育巡讲活动。

青岛市口腔医院:1、口腔健康进校园工作;2、青岛市适龄儿童口腔健康综合干预项目。

甘肃省妇幼保健院:1、“陇原月嫂”培训;2、妇幼健康知识大讲堂;3、“3.8”“6.1”社会公益系列活动;4、建立健康咨询传播平台等。

江苏广电总台城市频道“万家灯火”栏目:1、健康社区行;2、健康环省行;3、健康达人秀。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高血压健康教育(上海)中心:1、开展上海市社区医生高血压防治培训工作;2、联合江苏、浙江,开展长三角高血压及相关慢病防治、管理技能的社区医生及群众小品比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经验交流及技能相关的病案交流等活动;3、在长三角地区建立了社区医生健康教育骨干网络。

苏州市吴江区:1、健康促进学校创建2、学生有奖竞赛。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卫生局1.与三甲医院签订合同,形成开展慢病健康教育的机制;2.成立讲师团,定期开展讲座;3.中医健康教育。

附2 有利于开展工作的部分新政策杭州市余杭区:1、区政府办公室“关于批转《健康余杭“十二五”规划》的通知”2、区政府批转“杭州市余杭区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的通知(余政办[2014]44号)等5项

宜昌市:1、《关于印发“健康宜昌”全民行动计划(2011-2015)的通知》2、《关于印发宜昌市创建健康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11项。

盐城市亭湖区:区政府“全区健康教育工作考核意见”区财政进一步落实配套健康教育专项资金等 6项。

苏州市吴江区:1、“馆校联动机制”等

十堰市太和医院:1、“太和医院健康教育基地管理办法”2、“太和医院宣讲团管理办法”3、“太和医院控烟管理办法”4、“太和医院宣传健康教育工作考核办法”5、“太和医院临床健康教育规范”6、“太和医院健康教育网络人员考核办法”

甘肃省妇保院:1、“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公共卫生工作考核管理办法”

泰安市泰山区:1、成立了健康教育讲师团2、成立了青少年科普教育领导小组3、组建了中医药健康教育志愿团队。

武警健康教育指导中心:1、参与制定了《军队健康教育工作规定》